“我们可以给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提供远程控制的光照菜单。”在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几台造型简洁的激光植物灯前,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的介绍,揭开了一项农业黑科技的面纱,“经过激光照射,作物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根据不同生长期需求,通过调整激光的颜色、强度、照射时长等,获得最优长势,实现增产和提质。”
“激光植物灯的核心秘密,在于红光与蓝光的精准调配。”激光植物灯研发负责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杨明来解释,“红光辐照可促进植物糖分积累,蓝光则利于蛋白合成,就像给作物定制‘营养餐’,我们能通过光信号诱导,让营养物质按需求定向积累。”
多年试验数据印证了这项技术的实效。杨明来介绍,经激光辐照的水稻苗长得矮壮,根系发达,叶子宽厚浓绿,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多,空瘪率显著降低,平均每亩增产达16.7%;经激光辐照的番茄、草莓、黄瓜、芹菜等果蔬作物物质积累更充足,味道更甜,增产幅度在15%至40%间;激光辐照还能显著提高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增强秧苗活性。
“试验中我们还发现,激光辐照让杨梅提早4天上市,抢鲜期直接提升了农户收益。”杨来明补充说,这一发现让激光在果蔬种植中更受青睐。
从2020年起,杨来明团队带着技术成果开启了全国性试验。在国信现代农业柳河基地、镇赉县白沙滩基地、江西上高基地、海南广陵基地开展水稻的育苗、制种补光试验;在全国20个省份120余处开展激光农业设施果蔬试验示范。经过4年迭代研发,激光灯产品能够适应高温高湿等严苛的使用环境,2024年投产销售后,到目前已经出货近万台,促进用户增收10%以上。
2024年10月,这项技术在长春国家农高区落地生根。由长春国家农高区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激光农业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为技术转化的加速器。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有广阔的农业产业平台,我们带着技术成果而来,与长春农高区一拍即合!”杨明来坦言,选择落户长春农高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产业协同优势。
如今,这项技术已在全国24个省份的150多个基地扎根,覆盖花卉、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林草、粮食等多个品类,从东北黑土地到海南热带田间,激光“营养餐”正滋养着多样作物。(光明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楠 记者任爽、王禹欣)
金勺子配资-金勺子配资官网-专业配资服务-配资著名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